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不理解人类科学史,就不可能理解人类文明史。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看那些光辉的科学成就如何照亮人类的历史,塑造今天的世界。
科学以可检验的假设和预测的形式构建和组织知识。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大分支: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物理世界;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人类社会;形式科学(如逻辑学、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由公理和规则支配的形式系统。
日心说:科学革命从此开始
在15世纪及以前,科学在西方主要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这一时期的学者们更多依赖逻辑推理、哲学思辨以及对古典文本的解读,而非系统的实验和实证研究。自然哲学家们试图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世界,他们的知识体系深受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古希腊学者的影响。宗教在这一时期也对科学产生了强大影响,基督教神学被视为解释自然现象的最终权威,科学研究往往被用来支持和服务于宗教教义。因此,自然哲学更多的是对已知知识的整理和解释,而不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科学进展缓慢且局限于对古代经典的注释和扩展。
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生活的时期,欧洲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革。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印刷术的普及,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人们开始质疑古代权威并寻求新的知识体系。在天文学领域,托勒密的地心说虽然复杂但仍被广泛接受。然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对天体的更精确观察,人们逐渐发现托勒密体系难以解释一些新出现的天文现象。教会在这一时期仍然掌握着强大的权力,并对科学研究施加了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在提出新理论时必须谨慎,以避免与宗教教义发生冲突。哥白尼正是在这样一个旧知识体系开始受到质疑、但新科学思想尚未全面展开的时代下,提出了日心说这一革命性的天文学理论。
哥白尼作为一名学者,受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学说的教育,但他对地心说中复杂的天体运动模型感到困惑和不满。托勒密的体系需要引入大量的本轮和均轮来解释行星逆行和其他复杂运动,这种解释虽然能与观测数据勉强吻合,但显得极为繁琐且缺乏简洁性。哥白尼相信宇宙的构造应该更加简单和和谐,因此他开始寻找一种更为简洁的解释。
哥白尼深入研究了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的著作,他曾提出过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但这一观点在当时未得到广泛接受。哥白尼受到启发,结合自己对天体的观察和数学推演,于1530年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天体运行论》,但直到1543年临终前才将其付梓出版。哥白尼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模型,即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核心内容包括:首先,宇宙的中心不再是地球,而是太阳;其次,地球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围绕太阳旋转,并且自转;第三,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所有行星都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哥白尼的模型大大简化了天文学计算,消除了托勒密体系中对复杂本轮的需求,虽然在精确度上并未立即超过托勒密模型,但它为后来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开普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日心说最伟大的影响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开端。哥白尼的理论打破了地心说的统治,动摇了中世纪以来根深蒂固的宇宙观。日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推动了人们开始用理性和观测来质疑传统权威。这一变革不仅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铺平了道路,还促使科学家们采用更严格的实验和数学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日心说还对宗教和哲学思想造成了深远冲击。
哥白尼的理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从原本被认为是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转变为一个普通行星上的生物。这一观念的变化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促使思想家们探索更加世俗和理性的世界观。日心说为启蒙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科学基础,进而影响了现代哲学、伦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社会契约:民主制度理论基础
哥白尼的日心说为科学革命拉开了序幕,打破了中世纪的宇宙观,开启了人类对自然界新的理解模式。同样,在社会和政治思想领域,也逐渐出现了类似的革命性变革。在17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等思想潮流正在冲击传统的权威和秩序。随着科学方法论的推广,人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中,寻找新的理论来解释并重构社会秩序。
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是第一位详细阐述社会契约理论的奠基人。他生活在英国内战的动荡时期,目睹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和无政府状态的恐怖景象。这种混乱使霍布斯深思人类的本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他在1651年出版的著作《利维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人类自然状态的看法。在霍布斯看来,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生活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中,缺乏共同的权威,导致了普遍的不安全感和无尽的冲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活是“孤独、贫困、卑鄙、野蛮和短暂”的。为了逃避这种状态,霍布斯认为,人们必须通过理性认识到建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
社会契约是所有人共同同意放弃某些自然权利,将这些权利交给一个强大的统治者或政府,以换取安全和秩序的承诺。这个统治者——“利维坦”——拥有绝对的权力,能够制约个人的自由以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强调权力的集中和强制性,认为只有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下,社会才能避免陷入混乱。他的理论为绝对君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和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霍布斯的基础上,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洛克在1689年的《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基本权利。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自然权利,若政府违背了这一契约,人民有权推翻它。这一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霍布斯主张近乎绝对的权威,而洛克则主张法律下的不可侵犯的自由。卢梭则在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中进一步扩展了社会契约的概念。他强调人民的主权不可转让,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服从一般意志或“公意”。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个人的私利,更是为了实现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他提倡直接民主,主张人民通过集体决策参与治理,而不是通过代议制。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契约理论的最伟大影响在于它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共同塑造了对政治权力来源的新理解,强调政府的合法性必须基于人民的同意。这一理念直接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现代国家的建立。
社会契约论不仅挑战了旧有的君权神授观念,还为人类探索更公平、更自由的政治体系提供了指南。社会契约还在思想领域内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社会契约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的政治理论,强调理性、平等和普遍人权的观念。这些理念成为启蒙思想的核心,促使人们对传统权威提出质疑,推动了科学、哲学和社会改革的进程。启蒙运动不仅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还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深刻影响了现代世界的形成。
三大运动定律:物理学的统一框架
哥白尼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科学思想迅速发展。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已经在天体和地面物体的运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这些研究仍然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无法全面解释从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到天体运行的普遍规律。
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广泛的实验和深思熟虑的数学推导,于1687年发表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律不仅解释了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还成功地解释了行星的轨道运动。标志着科学革命到达了顶峰。惯性定律(第一定律):每一个物体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加速度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并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一定律以数学公式表达为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描述运动的核心方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一定律解释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对称性,奠定了物理学中力的相互作用概念。
三大运动定律最伟大的影响在于它们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为整个物理学建立了统一的理论框架。牛顿的定律首次实现了天文学与地面物理学的统一解释,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使得物理学成为一门能够精确预测自然现象的科学。使得物理学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成为最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三大运动定律还推动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微积分的发展。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应用了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来解决运动和变化的问题。通过微积分,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计算复杂的物理问题,这对整个科学研究方法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延伸阅读:科学革命本文介绍的3项科学成就均发生在科学革命期间。科学革命是指16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知识变革。这一时期,科学方法从以哲学思辨和古典权威为主,转向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实证研究。著名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提出了新的宇宙观、物理法则和数学理论,推翻了中世纪的地心说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科学革命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哲学、宗教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启了人类理性和科学探索的新纪元。
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