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全球干旱,我们将面临什么
本頁主題: 全球干旱,我们将面临什么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淦饮清钰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925
威望:848 點
金錢:26116 USD
貢獻:9999 點
註冊:2020-04-26

全球干旱,我们将面临什么


 
8月14日,伦敦格林威治公园草坪枯黄。/视觉中国


气候不仅仅在变化,它已经变成危机。


2022年广东的三伏天,到8月24日就结束了。台风“马鞍”来袭,广东的高温一夜间退了下来。然而,在台风吹不到的地方,高温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着。

从欧洲的莱茵河到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全球大河都正在经受干旱的考验,农业、能源、制造业等经济生产也被打乱了节奏。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1850-1900年间平均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高温事件,在当前的气候状态下约每10年发生一次。更不确定、更极端的高温将成为威胁人类的“新常态”。

在今年“超长待机”的高温下,是时候关心一下“干旱”了。


 

欧美“母亲河”渴!渴!渴!

人们印象里,英国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国家。然而,今年整个夏天,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几乎没有下一场像样的雨。据英国气象局统计,英格兰进入了自1935年以来最干旱的7月。

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有英国“母亲河”的美誉。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短片里,当时的泰晤士河源头绿意盎然。

然而,进入今年8月,泰晤士源头往下移了七八公里,从源头往下数公里河床泥土裸露,偶见水坑。尽管专家说居民日常用水可保障,但英国人还是搬空了超市的瓶装水。

 
2022年8月8日,靠近泰晤士河源头的干涸河床。/视觉中国

最近,英国出台了最严“禁水令”。8月24日起,伦敦和泰晤士河谷地区的1500万当地居民将不得使用软管水枪洗车、给花园菜园浇水或者洗窗,违者将被罚1000英镑。

放眼欧洲,英国的干旱还不是最严重的。事实上,西欧、中欧和南欧近两个月的降雨量都少得可怜。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警告,欧洲可能遭遇“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高温席卷半个欧洲。/世界气象组织

意大利的“母亲河”波河,从今年6月起就开始喊“渴”。波河滋润了意大利约1/3的农田,孕育出米兰时装、都灵汽车和佛罗伦萨艺术。

这场严重干旱,使波河部分河段水位降至脚踝,入海口海水倒灌。别说划船游泳,就是洗脚都嫌这水太浅。

 
意大利波河一段干裂的河床。/视觉中国

自7月以来,意大利政府宣布波河周边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当地农业生产者联盟机构预计,干旱天气可能将造成30%至40%的季节性收成损失。

为了节水,波河平原125个小镇实行定量供水计划,夜间供水暂停。如果家里没储备水,半夜上厕所估计得天亮才能冲。

意大利北部一座1.6万人的小镇,从6月开始禁止理发师给顾客洗两次头,违规的店铺将面临最高500欧元的罚款。

 

易北河靠近德国与捷克边境的地方,一块400多年前埋入河中的石头露出水面,上面刻着“如果你看到我了,那就哭泣吧!”这些石头叫“饥饿石”,前人用来预警干旱所导致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饥饿石”重现人间。/CCTV 2

隔着一个大西洋的美国牛仔,已在默默流泪。据美国干旱监测机构(USDM)的数据,美国西部近80%的地区受干旱影响,4000万人的“母亲河”科罗拉多河的水量创下历史新低。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西部不少农民7月底已耗光了储备的水草。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西部牛仔,有人拿出种子来喂牛,有人被迫出售牛群以维持生计。

 
米德湖国家休闲区位于美国胡佛大坝附近。一艘沉于湖底的船插在泥土中。/视觉中国

据IPCC的评估,热浪与干旱的复合并发,风险可能从粮食安全领域,传导至经济社会领域,通过粮食进出口和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全球贸易。

美国是世界的主要农业产出国,产品包括大豆、小麦、肉类等。非洲多个国家严重依赖美国的粮食援助。如果美国的农业减产,这些国家可能就遭殃。

 
被高温“烤”坏的玉米。/视觉中国

此外,美国和英国的气象学家都警告,被干旱折腾过的土地,更可能发生特大洪水。干旱使地表有机物大量流失,就像给土地穿上“防水外套”。如果大旱后碰上暴雨,雨水无法渗入土层,容易形成洪水。

要结束干旱,雨势不能太迅猛,雨量要高于平均水平,时长最好持续数周。缺少这三要素,都可能出现字面意义上的“水深火热”。

 
8月2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一辆汽车被淹没在洪水中。/视觉中国


 

欧洲发电厂慌!慌!慌!

除了农业和畜牧业外,干旱的影响正在传导到沿河流域的货运和工业生产。

水路可谓是欧洲的“阿喀琉斯之踵”,而莱茵河则是德国的“生命线”,重要又脆弱。从煤炭、粮食、汽车零件到化学原料,德国约有2亿吨的货物指望莱茵河来运输。

2022年,历经了几波热浪和干旱,莱茵河的水位大幅下降。正常情况下,莱茵河的夏季水位大约为2米,但当前莱茵河部分河段水深已不足1米。

 
游人可站到莱茵河的河床上远眺科隆大教堂。/视觉中国

在莱茵河中游的考布镇,有一个古老的水位测量站。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5日考布镇的水位高度为32厘米。而船只满载航行,水位至少需要达到1.5米。

8月20日,德国一家大型炼油厂已开始减产。德国工业联合会发出警告,由于原材料供应无法保障,更多行业将会减产或完全停产。

升高的运输成本和风险,将给德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2018年莱茵河因故停运6个月,损失50亿欧元,2022年的影响恐怕只会比上次更严重。

今夏的高温干旱,给如火如荼的清洁能源发展来了个“急刹车”。

首当其冲的是水电。挪威有“欧洲电池”之称,是欧洲主要的电力出口国之一,其中20%的电力出口到其它国家。

 
挪威受干旱影响的主要是南部地区。/视觉中国

该国拥有1800个水库,超过九成的电力来自于水力发电。挪威水资源和能源局统计显示,全国水库平均蓄水率为67.9%,而过去10年同期平均水平为77.7%。

如果水库水位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挪威政府表示可能会限制电力出口。对于挪威水电的主要客户,德国、荷兰和英国等国已开始为即将上涨的电费而瑟瑟发抖。

天空不下雨,为啥不用太阳能发电?很抱歉,太阳能也爱莫能助。有报道称,光伏发电板“怕晒”,高温会导致发电板功率损耗在10%至25%之间。至于风电,高温下恐怕只有热浪,没有多少风。

 
8月12日,德国Luckau,向日葵晒蔫了,附近的风力涡轮机也被高温损毁。/视觉中国

清洁能源不行,那么换种方式发电可以吗?法国是欧洲另一电力出口大国,也是欧洲最大的核能国家,它今夏的电量也不太够。

高温下,核电厂附近的河水温度大幅提升,导致核电厂无法获得足够的冷却水。法国核电站的反应堆本就老旧,现在冷却水又缺乏,核电生产难上加难。

据法国电力输送网络公司的报告,6月法国核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近三成。今年上半年,法国不仅失去了欧洲最大电力出口国的地位,甚至还变为电力净进口国。

 
鸟瞰法国一家核电站。/视觉中国

水电、核电都受河流影响,烧煤发电总可以了吧?为了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德国政府今年推迟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计划,8月初还重启本应废弃的燃煤发电站。

尽管德国人妥协了,但大自然并没有放过他们。据《中国气象报》报道, 只要莱茵河水位降至40厘米以下,大多数运载煤炭的大型船舶就难以通行。而从海外进口的1亿多吨煤炭,需经过莱茵河运到发电厂。

 
8月13日,德国杜伊斯堡,莱茵河上一艘运输煤炭的货船。/视觉中国

由于煤炭运输无法保障,德国西南部两座燃煤发电厂的电力生产,在9月初前可能出现异常。

时代的灰尘,落到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欧洲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德国电价在过去12个月增长了6倍,达到每兆瓦时477欧元,相当于1度电要3.27元人民币(1兆瓦时=1000度)。

德国不少打工人已对“下个月的电费单”产生PTSD。据路透社报道,部分德国人从4月开始在家门前囤起木柴,为过冬做准备,没有壁炉的人家也在想办法一个。

 
德国电价在没完没了地破纪录。/Bloomberg


 

持续的干旱,微小的行动

2022年夏天的高温干旱,其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今年6月以来,主要影响中国夏季高温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大西洋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

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空气干燥无云、地面增温快,并且持续时间长,这导致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

 
8月14日,伦敦海德公园,草坪枯黄,躺椅上空无一人。/视觉中国

追究更深层的原因,全球变暖无疑是广泛干旱的“病根”。气候变暖导致水的蒸发量增加,这意味着地下水渗透和地表水分的减少。

据环境科学类顶级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大约42%的干旱是由于气候变化发生的。

这次干旱不是一次巧合,更像是全球暖化积蓄已久的反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于2022年5月发布报告《2022年干旱数据》,汇编了关于干旱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权威数据:

1)从1970年到2019年,干旱是导致人类损失最大的危害之一,总共约有65万人死亡,其中超过九成受影响人群在发展中国家;

2)与过去20年相比,干旱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了29%,全球超过23亿人面临缺水的压力;

3)预计到2040年,每4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生活在极端缺水的地区,而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全球干旱指数分布图,颜色越深的地区,越可能发生干旱。/UN

截至2019 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了 1.1℃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 1.1℃ 吗?又怎样?一个台风吹来,当天降温可能也不止10℃。

这个1.1℃是放在全球尺度去平均下来的,这数字意味着冰川的消融、台风的增加、江河的断流、水库的干涸、城市的限电、食物的减产,以及生命的代价。

据IPCC的评估,与升温2℃相比,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到2050年可将暴露于气候相关风险以及易陷于贫困的人口减少数亿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魏科警告,我们这一代人已进入“气候危机纪元”,正在并且将要经历更多气候危机。

气候不仅仅在变化,它已经变成危机。高温下,部分植物已在叶子和根系进化出节水模式,我们人类又当如何适应当今的气候环境?

空调温度别开太低、多坐公交地铁、节水节电、少浪费食物、少用一次性塑料……这些环保行动的建议,相信你已无比熟悉。

这些行动也许十分微小,就像一滴水之于海洋、一片叶之于森林。然而,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去计算每个微行动所带来的改变,而在于它能够带来的希望。


 
[1]欧洲500年来最终旱灾!丨英国报姐
[2]平均气温上升1.4℃意味着什么?丨TEDXGuangzhou
[3]“气候危机纪元”已至?一位气象学者的示警丨澎湃
[4]2022,人类如何直面干旱?丨气候变化经济学
[5]高温干旱加剧欧洲经济困境丨中国经济网
[6]“气候危机纪元”或至,我们该怎么办?丨品玩
[7]当高温不再是“偶发”,关注脆弱人群需成为“必然”丨绿色和平行动派



赞(6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29 10:4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5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