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梅花]八首梨花七绝,无名诗人压倒苏东坡等诗界大佬[10P]
本頁主題: [折尽梅花]八首梨花七绝,无名诗人压倒苏东坡等诗界大佬[1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8068
威望:2426 點
金錢:3417 USD
貢獻:246449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梅花]八首梨花七绝,无名诗人压倒苏东坡等诗界大佬[10P]



梨花的花语是纯真,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
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写与梨花有关的诗词不少,七绝也很多。
就七绝的技法来说,以各朝代比较有名诗人的梨花作品来分析,
唐初刘方平的作品个人感觉最好,为何?
比白居易、苏东坡等还好?

不以名气论优劣,而是从诗词的创作手法与文字技巧等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只要能学到一点点,能促进自己诗词创作水平提升,也是好的。

 

春怨
唐 •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 唐河南人,字微子。
美仪容,有俊才,工诗文,善丹青,以山水树石知名。
玄宗开元中,应举不第,遂退隐于颍阳大谷汝水之滨,
与李颀、元德秀等游。

首句写时间地点,纱窗透出日落,
然后以“渐黄昏”来进一步描写日落这种光线变化。
日落只是一个概念化的文字,不能在读者脑海形成具体画面细节。
故此用“渐黄昏”来补足光线变化,营造氛围。
两者并不重复与冲突。

次句以视觉镜头变化,转到屋内。
屋内直接写无人,然后再转到写人物的泪痕。
此句由次句的客观描写景物,转到采用主观说教写人物情感,顺其自然。

第三句再转折,以“寂寞”回应第二句的无人,
然后以视觉镜头转到庭院,一个“空”字贯穿寂寞这一主题。
“春欲晚”是回应首句,也是为了下一句的梨花。
既是天气,也是花。

第四句的“梨花满地不开门”,纯粹的画面描写,以景物作结。
梨花雪白,本是清冷颜色,满地即是落花,有凋零无助可怜感。
而“不开门”,既是指关着门的庭院,也是人物的心态。
人物处在这种梨花满地的院子里,屋内也没有其他人,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不说情,而知觉情,这就是顾随先生说的写诗最高境界。

本首七绝前二句说不上很高明,只能说中规中矩。
但是后二句的营造氛围与情感的写法,
使的此诗成为写梨花的一绝.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江岸梨花
唐 • 白居易

序: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
不能一 一曲叙,
但随而和之,唯余与元知之耳。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白居易是唐中期的大诗人,
历史上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之三大诗人,其水平毋庸置疑的。
此首写梨花七绝是白居易与元稹互相酬唱,和诗而成的,
故多少有些韵脚的限制。

本首七绝其实就是专门写梨花的形态,手法是拟人。
把梨花比喻为孀居的少妇,
白色的花是“白妆素袖”,绿色的叶是“碧纱裙”。
这种手法是可以的,但是白居易写的不够深入,
读完感觉还是浮于文字的表面描写,梨花如少妇,然后还有什么?
感觉没多少东西了,不如上一首刘方平的耐人品味。

 


离思五首 其五 
唐 • 元稹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也是中唐的一大诗人,与白居易是知己好友,
两人互相酬唱次韵的诗不少,也是开创后世步韵的祖师级人物。
故此其写诗水平也是杠杠的。

此首七绝以梨花写离思,赋予梨花一种别样离怀,手法也不错。
一二句写春来百花开放,但是偏摘梨花送美人。
白人是指玉人;皮肤洁白的女子。
(唐王涯 《宫词》之一: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头双眼长。)

前二句是主观叙述的手法,不是以客观景物来衬托,
那么后二句必须有景物。
故此,元稹在第三句用“今日”的眼前的梨花来转折,
两三树,不是很多树,这也是为了第四句作可怜二字的铺垫,
如果一大片梨花树,会有一种很热闹的感觉,
何来“可怜和叶度残春”感觉?

故此,元稹这首七绝的整体写法还可以,但是稍显直白。
尤其尾句,写得过于直接,
好像读者在听诗人说如何如何,而不是读者自己去感悟到诗人情绪。
所以,读完此诗还是有深度不足的感觉,耐品程度不高。

 



和孔密州五绝 • 其三 • 东栏梨花
宋 •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即苏东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诗词书画等无一不精通与出名,或有其是李白之后的第一浪漫诗人说法。
故其诗词水平绝对是很高的,无须多说。
就其这首写梨花的七绝来看,非常不错。

个人以为比白居易与元稹的好得多,与刘方平的差不多。
如果从七绝的整体手法来看,他的这首比刘方平更均衡,
只是刘的最后一句强一些而已。<

首句以梨白柳青,颜色进行对仗的比较,
文字简洁且具美感,能给读者很鲜明的印象。

次句递进到写柳絮飞时,亦即说明时间季节了。
这时候满城的花飞,营造了一种什么感觉,读者自可体会到。
一二句的客观景物描写的手法,也是非常高明的。
清丽自然,音韵也很流畅。

一二句既然采用客观的景物描写衬托氛围,
那么三四句就要作者情感内心了。“
惆怅”二字,直接转到作者情绪,
而这种情绪是化为“东栏一株雪”,
这不是真雪,是梨花的替身。
但雪清冷的,以彼物来代此物,
把彼物的一些感觉转移到此物,是一种很高明的诗词技法。

“人生看得几清明”,此句既是写看梨花,
看东栏的一株雪,一株在满城花时候的清冷孤独。
亦是写看的人自身,对自身的一种惆怅与感慨。
人是花,花是人,不知不觉的融合在一起。

自身是那东栏的一株雪吗?

苏东坡本身七绝,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
人花合一,水平相当不错。
个人看法不逊于刘方平的“梨花满地不开门”,甚至还更好。

 


压沙寺梨花 
宋 • 黄庭坚
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
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


黄庭坚,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苏东坡是很看重黄庭坚,而且黄不但诗词可以,
书法也相当不错,宋四大书法之一。
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

此首七绝只能说中规中矩。
前二句采用对仗手法点明梨花在哪儿,然后状态如何。
后二句转为写梨花神韵,手法比较取巧,主要是在梨花的颜色上做文章。
故此,余味不足,不如刘方平与苏东坡的耐品。<

 


梨花三首 • 其一 
宋 • 陆游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陆游,南宋大诗人,一生写诗很多。
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
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

一二句比较清新自然,写梨花不逊桃李,遗貌取神的手法。
第二句写出梨花的内在精气神。
三四句转为写诗人的想念,对梨花这种精神的偏爱。

本首七绝的手法娴熟,也比较平稳,中规中矩。
个人以为与黄庭坚的差将仿佛,差不多的。

 



梨花
明 • 徐渭
鸟啄梨花花欲稀,去从何处趁风微。
傍人不解春光挽,只道清明有雪飞。


徐渭,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
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
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有明一代,其才名不逊唐伯虎,
甚至比唐伯虎更牛,因为其还会打仗!

此首七绝写法也是中规中矩,与黄庭坚的差不多。
前二句写梨花飘落的状态,后二句写花飞疑为雪飞,
手法是与黄庭坚很类似的。
取巧为主,并无多大深意,故此不如苏东坡刘方平的耐品。

 



馆僮折梨花一枝供胆瓶中率赋一绝
清 • 洪亮吉

折枝聊复诩春华,插向文窗影绛纱。
蝴蝶一双来入定,错疑添得树头花。


洪亮吉, 清江苏阳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主洋川、梅花书院讲席。
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著述甚富。
兼工辞章,诗与黄景仁、孙星衍号"洪黄"或"洪孙"。
骈文为一时翘楚,具兼人之勇,有万殊之体,
与胡天游、袁枚并称三大家。
词清疏俊爽,自具面貌。

一句直接切入诗人内心情感,
二句写诗人动作。
第三句转为蝴蝶飞入,停留在花枝上,
第四句写此错觉,把蝴蝶怀疑为花。

其实这首诗不算是专门写梨花的,手法也是相对取巧,
故此余味也略显不足,不够耐品。
换句话说,就是比较流于文字表面,
未深入挖掘情感。但手法可以学习。

 


上述八首不同朝代比较有名诗人的梨花七绝,最喜欢哪首?
个人是比较偏爱苏东坡与刘方平的,然后是白居易与元稹的。
你们认为呢?


   




赞(1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15 14:4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17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