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0年,古老的中国迎来了三千年之变局。
那一年一群强盗跨海而来,发动了一场战争,将沉睡千年的帝国国门打开,奉行闭关锁国的清朝道光帝,面对坚船利炮有点懵,这腿不会打弯弯的洋人咋这么厉害了。
感叹厉害之后,就战败了,战败之后该如何?
签约呗,于是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签订了。
这就是鸦片战争,而那个帝王就是清朝道光,道光帝也因这次战败,去往太庙痛哭流涕,哭的不是钱,而是地。
(鸦片战争)
泱泱大国居然败给了小小英国,丢了香港,无疑是祖宗蒙羞家族之耻。
如果知耻而后勇,还是有的救的,就怕知耻而不勇,反而继续顽固到底,后续观之,貌似没有后勇。
当然,这是后话。
那么为何单单是香港,成英国的猎物?
这无疑值得细细思量,思量过后,更多的应是庆幸,幸好来的不是沙皇俄国。
鸦片战争,在英国被称呼为“通商战争”按通商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为土地,而为通商权,由此可见,英国人所作所为一切都和钱有关。对于金钱利益诉求,才是英国越洋而来,开启战端根源。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为这一天,英国筹谋了百年之久。
早在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代,西方殖民者就在东南亚地区获得了主导权。
大航海先锋西班牙和葡萄牙经营爪哇地区许久,作为后来者的英国,当然不甘人后,到清朝乾隆时就已成功殖民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地方也就成了英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势力范围内,而在当时的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市场毫无疑问是大清。
人口数亿地大物博,意味着无数的市场潜力和钱。
以海盗起家,打败西班牙占据海洋贸易主导权的英国,垂涎清朝许久。
长久海权思维下,他们对于贸易扩展的欲望也是无可抑制的强烈。但地大物博的清朝,非散乱的印度,孱弱的马来新加坡可比,为了顺利获取贸易权,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尝试了数次,最著名的莫过于乾隆时马戛尔尼访华。
当时的英国,最大诉求也很简单,以囤货为名,要求租借舟山岛,方便英国对华贸易开展。
面对英国的要求,主政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断然拒绝,理由也简单无比:
天朝富有四海,何须外物。
这属英国为了通商而做的终极尝试,目的舟山岛,最后无果而终。
(东海门户舟山)
舟山是个啥地方?
看地图就懂了,处于东海门户的舟山岛,地理位置险要,遏控东海门户,无疑属战略重地,乾隆的拒绝恰如其分,英国的狮子大开口,也暴露了他们的野心。
这野心在后续乾隆死后白莲教迭起,内乱无数,还有英国势力越强之后,渐渐成了侵略的野心。以鸦片贸易为先锋,攫取财富,属贸易层面侵略,虽然下作,却也属商业范畴之内,有需要才有市场。
用鸦片为借口,开启战端,却不属道义层面事宜,而是通商需要。
(割让香港)
那么战胜后,为何英国要求从舟山岛变成香港岛咧?根源吗也很简单!
首先:舟山人比较多,而且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人多意味着维持稳定成本太多,地理位置重要意味着清朝割让的可能性比较小。
其次:舟山太过于靠近清朝统治核心区域了,做事放不开手脚,而香港位于东南海域,远离清朝核心区域,有助于英国放手行事。
最后:便于英国殖民地贸易体系的联动。
当时英帝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从印度到马来新加坡,呈环形散步,需要的是更合理的点位分布,便于经济利益的,香港的位置背靠大陆,面向南洋,无疑更具有优势。
于是英国选择了当时还是小小渔村的香港,作为他们在中国立足,开启贸易的第一个落脚点。
(曾经的小渔村)
至于曾经看好的舟山,英国则在条约规定下,让所属的宁波府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这算退而求其次,可却发挥了同样的功用。
割让香港,和五口通商,让英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对华贸易权。
英国也作为欧洲第一个吃螃蟹的存在,引动了无数对大清野心勃勃的国家羡慕不已,在这带头作用下,才有了后续法国美国的联袂而来,还有俄国的趁火打劫。
实事求是的说,英法美,虽然混蛋,可是比起近邻俄国还是温柔不少。
因为英国法国美国致力于要钱,而俄国却致力于要地,胃口还特别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一次惨败后,英国人又通过《北京条约》强令清朝割让了九龙,而俄国咋做的?他们通过各种条约,一口气割了大清外东北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才是真老虎。
(真老虎俄国人)
国弱势弱时,绵羊引人垂涎,如何保全,唯有奋起。
今日回看历史,香港回归已23年之久,英国人也早已从老大帝国变成了需要华夏帮忙修园子的存在。
可奋起之路还在继续,复兴之路还在继续,国人还不到懈怠的时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