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文学应该暴露黑暗还是宣传正能量?
本頁主題: 文学应该暴露黑暗还是宣传正能量?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swm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54
威望:151 點
金錢:2066 USD
貢獻:2333 點
註冊:2023-11-15

文学应该暴露黑暗还是宣传正能量?

莫言在演讲时说过一段话,他说:“如果谁想用文学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

这段话引来了很多非议,包括像司马南这样的人都对他大肆批评。莫言本人获得诺贝尔奖一事,在国内也是不愠不火,因为很多人觉得他的作品不够“正能量”,靠着揭露中国的“短处”来博取眼球。这就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学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好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获奖?所谓的“正能量”和“黑暗”到底指的是什么?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的评判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没有高下之分。凡是读过几本书的,都能从直观上感觉到伟大作品与垃圾作品之间的区别,你去读《红楼梦》,再去读网络上的一天写一万多字的那些畅销小说,孰优孰劣,自然会感受到。

文学作为人类社会衍生出的一种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力的展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文学的评价有其内在的尺度,这个尺度不以其他的因素作为标准。而文学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尺度就是真诚。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是真诚两字?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之时,“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他必须使自己沉浸在他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他要感受到坏人之所以是坏人的原因,他要体会到好人之所以是好人的缘由,他要像一个上帝,也要像一个路边的乞丐。不同的角色,不同人物的心理,他都必须如实的呈现,按照人性发展规律去呈现。没有这些,我们读起来还会有真实感吗?还会触动我们的内心吗?

真诚带来了真实,没有这种感染力和努力营造的真实,根本不可能创造出一部好的作品。而文学的创作规律作家也必须去服从,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之时,安娜的死已经不是托翁所能左右的了,按照人性的发展,她必须死。文学是天马行空,但文学的天马行空自有其内在规律,绝不是胡编乱造。

每一个作家都必须拥有敏感的心灵来体察人间百态,世间的变化,人世的苦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停留稍微有些感触。可对于作家,他们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有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这时他就会将他所捕捉到的、感受到的付诸笔端,以文学的形式构造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世界。

如果一部作品的诞生是为了完成某个主题的宣传,带着目的去做,这时候的作家就不可能以完全真诚的态度,完全地将应该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有人认为,文学就是工具,文学就应该只宣传好的,不宣传坏的。这样的理解等于把文学与所谓的“宣传”划上了等号,文学如果沦落为某种主题的工具,那么文学的生命力也就消亡了。暴露真实的世界就意味着宣扬“负能量”吗?什么是“正能量”,什么又是“负能量”?对真实世界的再现就是最大的正能量,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黑暗闭口不谈就是最大的负能量。

暴露社会黑暗只是文学所衍生出的一个功能,如果说文学的真实性和再现性让人不忍卒读,那是因为这些黑暗尚未降临到你头上,或者是你愚钝的心灵早已麻木。从另一个方面去讲,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关心一个社会,你才会去批评,去揭露。

如果没有任何感情,鲁迅会写下《孔乙己》、《祝福》这样的小说吗?杜甫会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吗?我们难道要批评他们吃饭砸锅?

很多人对于文学的理解是错位的,他们平时根本就是不读书的或者伟大的文学压根不会去看。而有些人则恐怕是故意哗众取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批评他人,以不容置疑的其他尺度来绑架文学。低劣的文学作品和人物,自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真正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则会像美酒一样,越发醇香。


赞(5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06 09:5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0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