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在中国最火的一年。据说,在那一年,中国经济学中的博士论文,有一半是与这个问题有关的。
为什么这个理论会火?因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讨论的问题,在现象层面上,与中国的状况非常一致:大量的债务堆积,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地方政府;企业不贷款投资,家庭不贷款消费,大量且不断增多的货币在银行里空转。
最新的数据是,7月实体贷款减少767亿元,是2006年以来首次单月负增长,同比多减1131亿元。老百姓提前还房贷,企业提前还贷款。所以有人说,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学界嗤之以 鼻。但看起来完全按照人家的路径走的,债务收缩、信用收缩,利润最大化到负债最小化。
是啊,大家都在为这个问题着急上火,但好像又都束手无策。恰恰是在这样的时候,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来了,而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就是解释这个问题的。
而且,解释得简单明了,谁都能懂:企业想的是如何早点把债还上,而不是借债投资;消费者想的是如何早点把债还上,而不是借债消费。在这样的时候,你就是把利率降得再低,人们也不会去借债,经济还是转不起来。这就是货币政策失灵。
所以,另外想招儿吧。
应当说,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所分析的这种现象,确实与中国很像,也可以说是说到了痛处。我们的问题不就是这样的吗?但是再往下,就不行了,无论是对原因的分析,还是提出的解决之道,可以说,都是一错再错。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加以澄清。
第一,企业不愿意贷款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是债务,还是另有原因?不容否认,债务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从我接触到的企业家来看,企业不愿意贷款投资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负债太重,而是在于如下两点。一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人们不敢投资。二是,即使是这种担心解决了,由于过剩的广泛存在,人们也不知道投什么。
正如我原来说过的,现在是房子房子过剩,汽车汽车过剩,家用电器家用电器过剩,生活用品生活用品过剩。举目各个行业,不过剩的行业有几个?有人会说,那还有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啊。且不说这些行业中已经存在的拥挤和过剩,就算有机会,空间能有多大?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染指?
第二,在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用政府举债的财政措施能够奏效吗?这也是辜朝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之所在。在辜朝明看来,在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再起作用。那怎么办呢?辜朝明认为,企业不借钱,居民不借钱,但有人借,这就是政府。因此,这时候要依靠的是财政政策。但正是在这一点上,辜朝明的观点引起更大的质疑。
最主要的理由是两个。一是现在政府已经是债台高筑,如何消化已有的债务都是一个问题,继续扩大举债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二是政府举债搞投资,大量的钱还会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去,但在这方面的空间也已经很有限。即使一时之间可能会使数字变得好看,但其经济效益的低下是想而易见的。而现在经济学家提的大招基本上是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财政刺激的结果,一定会在过剩的基础上形成更严重的过剩。现实的问题,是在需求端而不是供给端。按照辜朝明财政刺激的政策思路,由政府举债投资,实际上是用供给端来解决需求端的问题,是用增加产能来解决产能过剩,其结果一定是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赞(22)